“你们于大学起始阶段就认真学习,学做人师,我这名鲐背之年的老教师很感动。感动在教师队伍有立志高远的后来人,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幸事;感动在你们立志做燃灯者,学成后回家乡撒播育人的良种……”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301优师班的同学们收到了一封特别来信,写信人是现年94岁的“人民教育家”于漪。她以来信方式“远程”参加了优师班的语文学习讨论会,勉励该班师生“做燃灯者,点燃他们精神成长的灯火”,为优师成长做榜样。
“今年9月入学的文学院2301班,是教育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录取的班级,全班34名同学均来自甘肃、西藏、广西等20个省、自治区的欠发达地区。”该班班主任郑昀副教授说,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的于漪老师是师者的楷模,她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基础教育界“人民教育家”这一国家荣誉称号的教育家。“这些优师班的同学们未来都将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老师,人民教育家于漪是所有师者的榜样,所以开学后便向大家推荐了于漪老师的系列著作。”郑昀说。
“开展读书讨论会的想法,是在学习了于漪老师系列著作后产生的,我希望刚入学的优师班同学在大学起始阶段就能够通过学习人民教育家于漪的教育教学思想,坚定职业理想,增强师者意识,学做人师,做好人师。”郑昀说,于漪老师也是不少同学心目中的偶像,为了激励同学们,她起初希望联系于漪老师为同学们题字,“没想到于漪老师得知这一消息后,竟然手写了一封信从上海寄过来了。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惊喜。”
在信中,于漪老师充分肯定这次读书讨论会活动,她写道:“你们开展坚定初心做燃灯者有关讨论,很有意义,我似乎已听到你们青春激情的倾诉,感受到你们理想智慧的光芒,我把《点亮生命灯火》这本书的‘开篇絮语’发给你们,既参与你们的讨论,更是表达对你们的支持和期盼。”
于漪老师在信中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是我们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支撑。希望同学们点亮自己与学生的生命灯火,引领学生成为拥有中国心、怀有中国情,具有生存、发展、服务人民真本领的国家有用之才,为优师成长做榜样”。
11月22日,班主任郑昀在2301优师班的读书分享会上朗读了于漪老师的来信,让不少同学深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于漪老师的“发言”,进一步认真研读《于漪全集》,勤奋学习,努力奋斗,在桂子山学成后回家乡做一名良师。
“大家都有一种追星成功的感觉!”朱琳同学说,分享会结束后不少同学还将信件拍下来存在手机里收藏。来信中让她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是点亮生命的灯火,学生的以及自己的。”这对未来将成为一名老师的朱琳来说,是激励也是提醒,“未来成为老师的我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引导,这就更加激励我在之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提升自己,就像于漪老师一样,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铁新月同学则分享,在阅读于漪著作过程中和读后反思时,她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高中语文老师。“于漪老师在书中说,‘今日如何当教师,第一一定是追求人品的完满’。教师的人品力量,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单是言教更重要是身教。一个成功的老师,教书育人,但先育人而后教书,我高中的这位语文老师就是这样。从育人这个层面来讲,他政治立场坚定、原则鲜明、具有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出生在祖国西北的一个县城,这里教学质量欠佳,学生大多存在动力不足等现象,但我的语文老师在大家为了高考焦头烂额十分疲惫的时候,会带着我们畅享外面的世界,他爱祖国的寸寸河山,爱我们这个小县城。”铁新月说。
有幸遇良师,也正是在优秀师长的影响下,铁新月坚定地选择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选择成为一名“优师计划”学生。“在未来语文教育教学的路上,我将传承前十二年学到的经验,结合自身经历,努力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走出家乡,反哺家乡,贡献基层教育事业,是我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未来我也将鼓励更多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勇敢逐梦,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狂奔。”铁新月说,收到于漪老师的来信也让她更坚定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职业信念。
“于漪老师是我们中国教师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90多岁的耄耋老人,亲笔写信勉励年轻学子,足以说明老人家对师范生培养的关心与寄予厚望。于漪老师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她一辈子都在教书、培养教师,她对我们年轻教师以及年轻学子的教导,尤其值得珍视。”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