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学校要闻
二维码扫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校要闻

第十六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圆满落幕

作者:    信息来源:招生网     发布时间:2015-12-07    浏览次数:

      12月6日,第十六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在我校桂苑宾馆一楼多功能报告厅继续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谢守成,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彭庆红,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刘宏达,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在东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万美容应邀出席。本次论坛由秦在东教授主持。
 


     首先,九位获奖代表进行了发言,涉及内容广泛。来自上海大学的王金伟介绍了特色课程《大国方略》,从老师的教学情况到师生当面互动再深入到探讨当代大学生对国家重大事件的态度。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张毅翔发言中提到了“虚拟仿真性教学”这个概念,通过与虚拟世界的自然交互,实现对未来社会的理解和认识。除此之外,来自武汉大学的杨威、重庆邮电大学的郑洁、南京大学的宫玲琳、兰州大学的王丽鸽、中央财经大学的陈顺伟以及东北师范大学的董平也针对思政课在授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可行的创新进行了精彩的发言。
 
  随后是各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的环节,来自浙江大学的代玉启、上海大学的张杰、西南大学的史君和福建医科大学的林世芳分别作为四个小组的代表对小组成员发言进行总结。代玉启将组内各成员的观点概括成了核心价值观建设、新媒体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张杰小组则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吸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史君在进行小组总结发言时以“是否认同学生不得不学、老师不得不教”等三个“是否认同”的问题向在座学者发问,接着引出了组内成员基于这三个问题的观点与看法。最后,来自福建医科大学的林世芳在总结组内学者的发言内容后提出了一点期望,“如果论文能被平等发表,无学历、无职称、无人脉的老师能像今天这样凭借自己的论文站在这里获奖和发言,我相信思政课的未来一定会更有希望。”
 

  最后,谢守成教授进行大会总结发言,他对获奖的近百篇论文质量作出了高度评价,并称其“有较高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运行价值”。本次论坛在与会人员构成方面,虽有资深专家,但青年学者成为了主体。对此,谢教授大力称赞青年学者学术视野开阔、青年德育工作者人才辈出。但在思政课未来的某些方面达成一致共识的同时,谢教授也指出了用“互联网+”思维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还不够的问题,并表示这是下一站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至此,第十六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圆满落幕。(转自华大桂声 记者刘一丽 钱文颖 见习摄影李丹)

上一篇: 书浸经典韵味 畅谈报纸历史
下一篇: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为“中国制造”而欢呼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东区本科招生办公室101室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E-mail:zb@ccnu.edu.cn
电话:027-67863374 027-67862239 027-6786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