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学校要闻
二维码扫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校要闻

书浸经典韵味 畅谈报纸历史

作者:    信息来源:招生网     发布时间:2015-12-15    浏览次数:

      12月9日中午,新闻传播学院1501班和1505班同学在院会议室联合举行了团日活动——立言读书交流会。本次活动特邀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张继木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九一八事变之后民营报业由主和向主战的转变”的讲座。

        “同学们都来说说对九一八事变的看法。”交流会刚开始,张老师就向在座同学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待同学们做出回答之后,张老师展示了台湾方面对这段历史的解释材料以及一些大陆学者和台湾学者的观点。但是他也指出了一些学者的出发点不够客观的不足:“某些大陆学者和台湾的学者对于这段历史存在主观看法,没有从客观的角度去剖析。”

       
      “如果真的像一些书上说的那样,那么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了。但是,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我希望同学们认真听,和我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就这样,张老师将真实历史娓娓道来,同学们也听得入了迷。

       当同学们提起兴趣之后,张老师并没有急着阐述他的观点,而是发动大家对既有观点进行了探讨。对于“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抗战热情高涨”这一个既有观点,张老师指出了此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在他看来,首先,观点中“九一八事变后”中的“后”字具有延展性,时间跨度模糊,不能判定民众的主张一直没有发生改变;其次,全国范围太过广阔,普遍性盖过了特殊性,忽略了部分地区不愿战争的事实。紧接着,张老师以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三大民营报业《大公报》、《申报》和《益世报》对此做出态度变化为例,讲述了民营报纸的态度由“主和”向“主战”转变的这一复杂过程。最后,张老师总结:“‘九一八’后,并非人人主战、人人想打,由主和到主战的转变是有一段过程的。”


       
        在答疑环节,来自1501班的胡嘉颖率先发问:“9月19日的报纸是在不知道‘九一八’的情况下写的,那么9月19日《益世报》的文章为什么能说明其和平对日的态度?”张老师首先肯定了她的求知态度,并解释那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中日力量的对比,表明当时的中国不具备与日本全面开战的条件,“益世报的这篇文章,恰好反映了益世报自己对于日本的和平的态度。”
     
       同时,老师也补充了对一些难点深入的解读。针对同学们还存在的诸多困惑,老师建议同学们多读书、多读第一手资料,“你们现在听到的也只是我的读书理解而已。”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此次立言读书交流会圆满画上句号。 谈及感受,大家纷纷表示对老师学问的仰慕和敬佩,在短短一小时内受益匪浅,“老师切入点虽小,但剖析地十分深入,对一个大家容易忽视的点做出如此深度的研究,显示出了张老师做学术的态度,也为我们以后写论文提供了借鉴。”当然也有少部分对历史研究不深的理科同学们则笑表示“真的要多多看书,多多学习”。(转自华大桂声 通讯员 蔡悦)

上一篇: 第十七期校领导午餐会:对话助推“一体两翼”新发展
下一篇:第十六届全国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论坛圆满落幕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东区本科招生办公室101室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E-mail:zb@ccnu.edu.cn
电话:027-67863374 027-67862239 027-6786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