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培养具有深厚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广博和扎实的人文学科、社会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历史、理论、业务、伦理知识和实践知识;了解党和国家的新闻宣传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熟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摄影、视频制作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判断力;熟练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了解国外新闻业发展的趋势和动态,借鉴国际新闻业媒体融合及其他方面的经验;理解学习共同体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能胜任现代传媒组织、新媒体企业、广告公关公司、党政机关等工作岗位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国际传播方向将致力于培养具有跨文化视野、全媒体技能与国际竞争力的新闻人才。学生将系统学习国际新闻采编、全球传播理论、跨文化沟通等核心课程,掌握数据新闻、国际舆情分析等前沿技能。通过与国际知名院校的联合培养、海外媒体实习等实践机会,学生将具备在主流外宣平台、国际媒体机构、跨国企业等领域从事新闻生产与传播的能力。


主要课程

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新闻写作理论与实践、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新闻道德与法规等。

个性发展课程主要有(选修):数据新闻、国际新闻、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应用与数据处理、媒介素养、媒介批评、跨文化传播、电视摄像、摄影创作实践、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纪录片创作实践、中国影视专题等。


师资力量

新闻学专任教师13人,教授 4人,副教授 8 人,讲师 1 人 。新闻学团队由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担任学术带头人。近五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6项,其中重大转重点项目一项;新闻业务与研究成果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教育部及省级社科成果奖,研究报告曾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专业以“理论+实践”为原则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借助部校共建的机制优势,打造学术与实务共同体:一方面邀请资深记者进校园传授实践经验,形成了以媒体业务骨干为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到新闻单位挂职锻炼,培养知行合一的教师。



人才培养

新闻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本专业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围绕“面向社会,培养能手”的教育理念,设置新闻采访(恽代英采访团)、新闻摄影等9个新闻传播实验工坊,同时与30余家新闻传播机构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实践两年后取得相应学分。

协同递进,深化教学机制改革探索。《新闻伦理与法规》课程是国家一流(线上)课程、湖北省一流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课程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以学科竞赛、学生科研为火把,点燃学生学习创造的热情。2024年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特别是两支团队《“小作文里的大舆情”:学校师德事件中网暴信息的生成与风险治理研究》《人机“罗曼史”:Z世代与Al情感交互的生成机理及伦理风险研究》分别荣获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

我院2020级本科生赵心瑜与其指导老师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创造在校生获得该项大奖的全国首例。



就业及专业前景

新闻学专业学生涉猎知识面广,能力发展全面,就业领域宽广。目前主要面向各新闻媒体、各级政府宣传部门、大型国企或民企的企划或文宣部门、各类传媒或文化公司、网络新媒体单位就业。毕业生考研、出国深造比率历年均高于30%。毕业生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就读研究生,亦有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名校留学攻读硕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