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尚师德风貌和深厚教育情怀,具有扎实的物理专业基础、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致力于推进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卓越中学物理教师。
专业课程
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概率统计)、普通物理(力学、热力学与分子物理、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理论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物理实验(一级物理实验、二级物理实验、三级物理实验)、物理学二级学科系列专业方向课(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学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及实验、微机原理、开放综合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高级程序设计、教育理论与实践(师范专业)等。
师资力量
学院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等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16人,“楚天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4人。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高能核物理)、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理论物理教学团队)。物理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73人,其中正高级43人,副高级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98%。拥有一批高端人才和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物理学专业是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是国家理科(物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人才培养
学院探索并积累了包括“‘4+2’新型骨干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国家公费师范教育战略举措下的‘卓越物理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等切实有效的基础教育物理教师人才培养经验,在全国重点师范大学物理专业建设和物理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2020年,学院物理学专业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学院实施“走进阳光事业”师范生素养提升计划,通过建立云平台、智慧教室、微格教室、虚拟实验室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能力。建立以“高校为核,中学为主,政府为辅”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双导师”制,学院在全国建有二十多个实习基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已培养近万名“师范毕业生”,他们奋战在基础教育第一线,有的已成为德艺双馨的教学名师,也有的是初露锋芒的教坛新秀。
就业前景
公费师范生就业率100%,签约省市区重点中学率75%。2024届公费师范毕业生签约厦门双十中学、襄阳四中、合肥六中等中国百强中学14人。2024届非公费师范毕业生有的升学至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有的签约武汉育才中学、长沙一中、广州二中等中学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