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2025年,法语专业设“国际传播”与“语言智能”两个方向,并提供英语微专业修读选择。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掌握扎实的法语语言文学知识,具备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文学专业能力、跨文化与国际传播能力、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外语实践及相关研究,能够继续攻读研究生并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


专业课程

法语:基础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语法、法语阅读、法语写作、法国文学、法语语言学概论、法国与法语国家和地区概况、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国际传播(模块):国际传播学、跨文化交际、新媒体与国际传播、机器翻译、新媒体翻译等。

语言智能(模块):R语言数据处理、Python编程与语言数据开发、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大模型理论与实践、计算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理论与实践等。

英语(微专业):综合英语、英美社会文化、英美文学、语言学等。


师资力量

法语系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6%,所有教师都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法语系常年聘请外教1-2人,定期聘有来自法国洛林大学、法国巴黎十三大等高校的知名专家。近年来,法语系教师获批国家级人文社科项目4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3项


人才培养

法语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法语语言功底和厚实的法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围绕两大专业方向(国际传播、语言智能)重点培养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针对两大专业方向(国际传播、语言智能),学院整合新闻学院、计算机学院优秀教学资源,开设两大模块类课程,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可自主选择的两大专业方向课程。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由英语系开设的英语微专业课程,学生修满12个学分即可获得微专业证书。

近年来,本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法语专业四级一次性通过率接近100%、优良率73.9%。法语专业八级通过率达94%以上,平均成绩超过全国总平均分15分。学生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共计2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70余项。此外,法语系十分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获得科研立项16项,其中6项为国家级项目,4项为省级项目,6项为校级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1篇发表于国外期刊。

法语系积极开展与法国及法语国家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法国巴黎第十三大学、法国洛林大学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魁北克大学、拉瓦尔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确立了“2+1+1”和“3+1”的联合培养模式,每年派出10到15名学生出国交换学习。交换生在国外所修学分受双方学校认可,在外方修满学分后可获得该校认证证书,具有继续在外方申请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近三年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2%。2022年,法语系荣获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先进单位,显示出法语系在就业指导和服务方面的积极成效。

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包括外交部、中央电视台、各级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国内外知名企业等部门。

近年来,法语专业毕业生在国内“双一流”、“985”和“211”高校和国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的人数多,平均升学人数占比达到35%以上。主要升学去向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巴黎七大、巴黎八大、法国洛林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2020年考研“学霸寝室”的事迹被《人民日报》


典型代表:

2015届毕业生就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语频道任新闻主持人、记者;

2023届毕业生就职于外交部非洲司;

2025届四位同学入选中国(湖北)第29批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法语翻译等。


17级本科生在法国洛林大学、巴黎十三大学交流

《人民日报》报道2020届法语系毕业生“学霸寝室”考研故事

法语系朱婧天现就职于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法语频道

任新闻主持人、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