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立足中南地区、面向全国的基础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优秀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宽厚的体育学科与相关学科基础,较为扎实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主动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体育师资。毕业后能胜任基础教育学校体育工作,具备成为学校及区域学校体育骨干教师的潜质,能逐步成长为基础教育改革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引领作用的卓越教师。
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专业课程
体育教育主要开设体育学概论、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科研方法、学校体育学、田径、游泳、武术、体操、足球、篮球、排球等课程。
师资力量
学院共有专业课授课教师43人;公共课授课教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33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近90%;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有15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教师有33人。曾先后获得: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等各类国家级项目30余项;
现有国家级人才4人次;
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体育总局第三批百人计划培养对象等省部级人才7人次;
教育部“海外名师”计划1人;
湖北省楚天园丁奖1名;
博雅学者、桂子学者、桂子青年学者等4人。
经统计,我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888名,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生师比约为23:1,截止目前,我院专业体育教学师资队伍中具有副教授及以上的高级职称教师58人,为本科生授课的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100%。

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生近40人、全日制体育学学术型与专业学位体育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本科生800余人、留学生10余人。此外,体育学院还招收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公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等类型研究生。学院的人才培养硕果累累,优秀校友遍布海内外。仅在去年,全院学生荣获省级荣誉170余项,国家级荣誉60余项,获奖总人次达184项。
(一)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学生先后获得2021年首届和2023年湖北省学生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同时根据毕业生入职5年后的发展状况调查及分析,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表现优异,业绩突出,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较高。
(二)“政行企校”协同推进,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校政联动,将社会服务创新融入课程实践教学,与湖北省体育局等政府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省队校办”;推进校企联动,与“星冠联”、“扬我国威体操俱乐部”等体育企业合作,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推进校行联动,邀请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进学院、进课堂,发挥榜样力量,以体育人。同时,加强社会服务办学,开展“健康赋能乡村教育振兴”专项行动。“筑梦体育人”实践队先后获评全国、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三)“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提升学生专业发展空间
学院先后与全国30多所中小学签订协议,开展实习实践工作;先后获批学校体育学、排球等多门国家一流课程、省一流课程;先后培养李茵辉、张子扬、陈佳鹏、刘德助等一批世界冠军和全国冠军;积极与各级政府、体育局合作积极开展各类资格认证工作。

就业前景
近三年体育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就业率为100%,体育教育(非公费师范生)就业率为90%以上。非公费师范生年均升学率为20%以上,出国率为5%左右,签约就业学生中85%以上进入当地重点中小学,约50%流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