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培养知识 面宽,理论功底扎实,综合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较强的社会实践和学术创新能力,具有强烈社会担当精神、高尚道德品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毕业生能够胜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宣传思想等工作,能够胜任学校学生管理以及党政群团、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
毕业生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专业课程
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列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列宁主义专题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主干课程。
师资力量
全院现有专任教师85人,教授27人,副教授33人,所有教授均从事一线本科教学。
本专业专任教师18人,省部级以上人才5人次,教授7人、副教授7人,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专任教师队伍。近年来,本专业教师获批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本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赵凌云教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百名跨世纪人才,第十届、十一届湖北省委委员,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二等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赛金奖等奖项。


人才培养
学院狠抓学生培养,近年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国内大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荣誉140余项。获得“挑战杯”国赛一、二、三等奖,获得“大满贯”,“互联网+”国赛铜奖、湖北省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等,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得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1项。学生获批“荧光篮球框”等国家专利4项。相关成果受到《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网》《湖北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27名在“挑战杯”等赛事中获奖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50余名在“华文杯”等赛事中获奖学生进入国内百强中学任教。学生集体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全国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称号,多次荣获全国省级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每年定期举办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本科生论坛
就业及升学前景
主要面向党政军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校党校、科研院所等单位选择职业,从事党建、理论宣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并为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博士学位点输送优质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