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道德高尚、师德师风端正、学科知识扎实、教学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小学初中信息科技教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各类青少年编程和科技创新竞赛教练;
·具备扎实的信息科技、信息技术和创客教育学科素养;
·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实践能力;
·具备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能力;
·全面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核心技术和研究方法;
·具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青少年编程和科技创新竞赛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具有突出的反思精神和创新意识;
·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
·可以继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的合格预备生;
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
教育技术学导论、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技术与媒体、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育信息处理、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研究、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学习、人工智能基础、教育机器人、教育游戏设计等。
师资力量
本专业专任教师总人数30人,教授/研究员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0人,获得省部级人才称号4人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6.67%,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比57.69%,从事一线本科教学工作的教授占比100%。培养的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


人才培养
本专业充分发挥教育学一流学科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优势,利用在线教育、慕课、创客等技术手段,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者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实现教育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该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通过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认证。
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通过数字化环境的教与学创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迅速,在全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8项、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活动获奖70余项、全国挑战杯大赛获奖10项、互联网+大赛银奖1项。
优质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建设国家开放共享课2门,建设校级优质数字资源20余门。
高水平教学成果层出不穷。近三年,共有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国家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就业及升学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主要到各生源省基础教育单位从事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工作,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省会、副省级城市和地市重点中学工作。
公费师范生实施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本科4年,教育硕士研究生2年),支持符合条件的公费师范生免试攻读本校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再履约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