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数字技能;具备经济学思维、缜密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数字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胜任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基础设施构建与智能升级、数字产业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治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数字经济人才。该专业毕业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
数字经济专业以“经济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为指导设置课程体系,其主要包括专业主干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两部分。
主干课程包括:宏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平台经济学、统计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方法、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机器学习、数字经济概论、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营销、数字经济案例分析等。
个性发展课程包括:金融科技学、区块链金融、跨境电商、数字经济核算、数据可视化、数据挖掘、数字化财务管理、数字化项目管理、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智慧物业与社区运营、互联网+运营管理等。
师资力量
近年来,学院引进了一批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教师,师资的学缘结构更加多样化。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1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94%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4%的教师具有海外经历。
数字经济专业配备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和实习平台。考虑到数字经济专业对实际操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院筹建了1400多平方米的数字化实验室,其中包括各种数字资源,为数字经济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科研条件。此外,已与40多家企业签署了实习实践协议或产研合作平台,为数字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实训平台。

人才培养
依托学院雄厚的师资,实行小班教学,夯实数字经济专业的经济学基础;
以专家型教师承担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强化实训教学过程,提升人才专业技术水平与质量;
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丰富的经济学实例为载体,实现数字技术教学与经济学理论实践的有机融合;
以学科竞赛、学生科研为火把,定期开展“数字经济学前沿动态”讲座,点燃学生科研创新的热情;
通过校内外、国内外的学术活动与实践体验,扩大学生学术视野。
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各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更深的阶段,数字政务、数字社会和数字生态文明建设等需要,全社会对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本专业属于新建专业,目前尚未有毕业生,学生未来具有良好的毕业去向,大致包括如下三类:第一,平台公司以及创新型企业的数字产品设计、开发与运营等工作,政府部门的平台公司监管类工作;第二,利用数字技术专长从事数据分析(商业、金融等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工作,或者攻读相应的专业型硕士,将来寻求更高层次工作机会;第三,攻读经济学学术型硕士和博士专业,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专业特长。根据调研情况,预计本专业学生会有一半以上选择继续在国内外一流高校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