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法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司法实务技能;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在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法律实务和法学教育、研究以及社会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毕业生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专业课程

法理学、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学、法律职业伦理等。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30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知识产权首批领军人才1人,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1人,湖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1人,入选武汉市和湖北省首批法学法律人才库7人,桂苑名师1人,桂子青年学者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100%,半数以上教师具有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中国台湾地区等海外(境外)交流访学经历。

学院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社科成果奖40余项;

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50多项,其中,丁文教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目、王清军教授获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法律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机构出版学术著作100余部;

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等权威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摘录或全文转载。学院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等各类活动,获得各类奖励数百项。


人才培养

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引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改革,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在本科生中实施“博雅法治人才培养计划”,设立博雅法治人才班,实行双导师制。根据学生们的兴趣领域、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为每位学生安排了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各一名,将理论学习和法治实践相结合提供指导。聘请法律实务界翘楚担任了博雅法治人才班校外导师。

以专业竞赛为火把,点燃学生学习创造的热情。学院积极邀请国内外学界名家和业界精英开展各类学术讲座,营造了良好学术氛围。组建辩论队、国际模拟商事仲裁辩论队和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辩论队,配备专门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支持赴境内外参加赛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以能力提升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学院在湖北省(武汉市)内外数十家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律师事务所及企业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实现法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实习全员学院统一安排、统一考核。


就业及升学前景

毕业生可进入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业等单位工作。优秀学生可获得推荐免试攻读法学硕士研究生资格。

典型就业代表如下:

-申宛鑫-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生,保研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工作。

-张嘉彦-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本科生,保研至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曾获得第二十三届江平民商法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