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华中地区、面向全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需求,能达到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备崇高的师德、浓厚的教育情怀、开阔的国际视野、科学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地理学科专业素养、良好的地理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了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养成规律,掌握学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具有出色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能够跟踪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发展动向并进行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善于沟通与合作,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具备未来教育家发展潜质,引领中学地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卓越师资。
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课程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学科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材研究、地理学科教学设计、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地理学业测量与评价等。
师资力量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历史悠久,可追溯至1924年私立华中大学的史地专业。2010年获批地理教育专业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2013年获批地理科学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近年来,在人才引进、学术团队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均取得突破性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湖北省创新群体、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编制组核心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师地理教学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医学地理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本专业教师教学团队2018年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本专业教研室2018年获批“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专业教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合作研究课题;近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办学条件优越,建有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宜昌野外综合实习基地、庐山等野外实习和校外实训平台和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等优质校外教育实习基地。
本专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MOOC)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视频共享课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体现学科交叉特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现教师教育特色,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体现社会需求特性,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现因材施教特质,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专业特色,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3000多名地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国家优质地理教育师资的摇篮。


人才培养
1.强化立德树人根本宗旨
建设学习发展指导中心,主干课课程思政全覆盖,建设思政示范课程,选树思政优秀教师。
2.强化师资队伍、注重教学创新
建设了两个省级教学团队、组建了教研室、培养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打造高水平师范技能专家、桂苑名师、学科带头人。以优质课、竞赛课、创新课为示范,探索了“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课堂行为诊断”等教学方法,以“听课、评课、赛课”为基础,鼓励教师日常教学创新化。
3.课程建设高水平化、教师教育教材配套化、教学资源信息化
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以及校级主干课优秀运行课程2门,另外,还建设了校级教学竞赛奖课程2门。建设了本专业主干课、教师教育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的教材共10多余本,逐步实现课程与教材配套化。依托华中师范大学云课堂和小雅平台,本专业所有课程建设了线上平台资源,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全覆盖。
4.培养体系纵向一体化、实践环节校内外打通、教学研究凸显师范特色
实践环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让师范生参与国培课堂活动,国培学员与师范生面对面,一线地理教师给地理师范生、教育硕士开讲座等活动,促进实践环节校内外连通。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近几年来我院教师积极探索地理教师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推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承担了10余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致力于提高师范生教育质量和水平。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教师资格证书获得比例达100%;
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面向中小学地理教师,部分毕业生考研深造;
用人单位对我校地理师范毕业生师德规范的满意度为100%;
用人单位对我校地理师范毕业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教师专业素养和获得的职业成就满意度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