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科学人文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精神,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教育领域大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发掘、展现、应用管理等技术,具备教育大数据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能在相关行业从事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可视化处理、分析预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统计、数据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统计学原理、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教育信息处理及应用、数据可视化、数据仓库理论与实践等。
师资力量
本专业专任教师总人数26人,教授/研究员1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9人,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2人次,省部级人才称号7人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100%,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比40%,从事一线本科教学工作的教授占比100%。培养了一批创新实践能力过硬的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186人次,在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上获奖49项。


人才培养
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专业教师先后出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upported Educational Technologies》、《量化学习:数据驱动下的学习行为》系列教材与专著8部,建成数字化课程20门以上,承担以“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代表的教学研究项目6项。2023年,本专业新工科建设项目(“数据驱动的新工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为例”),从全国83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教育部评为新工科优秀结项项目,充分展现了本专业在全国新工科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
形成智慧教育华师模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22年,支撑华师教育学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已推广至上海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近20所高校,建设智慧教室5000余间,覆盖全国东中西部等典型区域,实现智慧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规模推广。
就业及升学前景
本专业是响应、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国家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而开设的专业。专业发展及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范围覆盖教育、电子政务、金融、电信、互联网、科技等相关行业领域,就业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高新企业等相关机构,就业岗位主要从事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可视化处理、分析预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或自主创业。同时我们鼓励学生继续攻读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攻读国内外其他高水平大学数据科学/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